時間:2009-06-1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夏季病情基本可以得到緩解,但不是痊愈,夏季需要做些什么預防工作呢?還需要治療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于20-45歲的人.緩慢起病,常以乏力、消瘦、低燒、手足麻木為前期癥狀,逐漸發展為某一關節病變,出現"展僵",活動后減輕,關節鄰近肌肉萎縮、僵硬、變形等.
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統稱為"痹癥".其原因主要由于身體虛弱,風、寒、濕、邪乘虛而入,流注于經絡、關節、肌肉,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正因為本病多發于寒冷季節,所以在一般人的觀念中,投醫治療也往往集中在冬季,一旦入夏病情見緩即停止用藥,以致治療不徹底,病情不斷反復和加重.殊不知夏季是治療痹癥的最好時機,不但有治療作用,還有預防意義.
眾所周知,夏季雖然氣溫高,沒有寒邪入侵,但是夏季炎熱氣候多變,所謂暑熱多兼濕邪.此時人們亦喜食生冷、貪涼,室內有電扇、空調等,稍一不慎即使外濕留于關節.要知道濕是一種重濁、粘滯的病邪,病程纏綿、反復發作,暑濕邪同時侵入體內,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更加重病情.病情反復發作是許多關節炎患者的親身體會.所以,冬病夏治的時機切切不可錯過.
盡管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于比較難治的疾病,但是只要及早就醫,全面檢查后按療程堅持長期治療,完全可以得到臨床治療和保持病情穩定.
患類風濕病的患者除了平日注意鍛煉身體外,暑天里還要防濕.
無相關信息